“问世间杨方策略,情是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。”——元好问
情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了,似乎那些名垂青史的作家都有丰富的情。那诚挚的将心掏出来的真情是所有人都无法抗拒的珍宝,也因此他们的带着他们真情载体的作品被一代代流传下来。苏轼要是没有真情,就不会经历乌台诗案被贬到偏远的黄州。一代大文豪怎么会不懂得自己文字的敏感性,针对性呢?
但是他还是写了,这就是情。多情的人甚至会在利益的方面做出错误的判断。欧阳修曾经写道:“人间自是有情痴,此情不关风与月。”在多情的人看来,一直做理智的选择几乎是不可能的,为了一些别人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东西,他们可以牺牲一切。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位死去了儿子的太后,在儿子死后因为一个消息由哭变笑的故事。
妃子的情
顺治帝的后宫有很多妃子,其中,董鄂妃是历史都承认的偏爱。一般受宠的妃子都会被忌惮,但是董鄂妃凭借皇帝的偏爱,让人不敢忌惮。可见皇帝是有多偏爱这位妃子。其实,与董鄂妃一同入宫的还有家族中的另外一个人。她甚至没有留下名字,人们称她董鄂氏。
展开剩余75%情,就是这样,不知所起,一往情深。对于顺治帝来说,一生的女人很多,他的子嗣也不少。但是偏偏没有和这位董鄂氏有子嗣。在后宫,董鄂氏不过是一位独守空房的寂寞妇人。家室不太显赫,外貌不太出众,也不会讨谁欢心。她一遍遍望着空墙,会找时间偷偷地杨方策略,远远地看一眼皇帝。这就是她一天中最幸福的事情。
皇帝驾崩
顺治帝死后,所有的人都说,他是去陪伴董鄂妃了。虽然惋惜,但也藏不住一丝艳羡。在那个时候,董鄂氏的下场最多也就是被送出宫,过着和现在一样的日子。毕竟在皇帝死前,她也没过过什么好日子。皇帝死之后,她的处境也不会太坏。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前半生唯唯诺诺谨小慎微艰难求存的人,她做出了她这一生最勇敢的选择。
在那个时代,殉葬早就在明朝时就已经被废除了,在皇帝去世后,他的妃子中那些没有什么地位,没有子嗣的嫔妃多会被送去守墓,打发出宫,甚至嫁给下一任皇帝等。对于那些不受宠的妃子来说,前半生受尽宫中人的白眼,皇帝死了,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。
宫中人都在说,皇帝是去陪伴董鄂妃。一向理智的她不相信皇帝真的消失了,她选择相信了这个传说。这样,皇帝就还在,只是不在一个世界罢了。但是,他都不在这个世界了,自己还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?她最后选择去追随逝去的顺治帝。她打算殉葬杨方策略,与皇帝葬在一起,也算是这一生的幸福了。
殉葬加封贞妃
根据史料记载,因为儿子驾崩,孝庄太后泣不成声,食不下咽。突然,一个小太监带来了一个消息——董鄂氏请求殉葬。听到这,作为皇帝生母的孝庄太后大笑。这位在后宫没有姓名的妃子竟然愿意为自己的儿子殉葬,这位母亲十分欣慰。在打听得知她的身份后,孝庄对董鄂氏进行了加封。因为她的壮举,给她晋封贞妃,意思是贞洁烈女。
为了抬高她的地位,孝庄命令她的棺椁与皇帝的灵柩同时出殡。她的棺椁被放在帝陵最显眼的位置,现在,我们一进去就可以看到贞妃的宝顶。她终于在死后满足了自己希望和皇帝在一起的梦想。
不知道这是过了多久之后的近距离和皇帝一起。但是这一陪,就是永远。
结束语
你相信爱情吗?那些殉葬的人很多不是愚昧,只是因为他们有诚挚的情。如果说强迫让人殉葬是残忍的,不合道德的,那么那些自愿殉葬的人呢?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说,不惜放弃自己的性命,这就是多情者的选择。
我们局外人很难理解他们的心情,但是或许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瞬间,在感性与理智面前杨方策略,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感性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宜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